时间过得真快,转眼间,农历九月上旬结束了,据悉,今天是公历10月31日,星期五,农历的九月十一,这天可是有些不一般,因为这天是西方的万圣夜,而且这天还是传统历法中的“闭日”,属于闭塞不通的一天,象征关闭、收敛的意思,是黄历中的黑道凶日,为此这天就会有避免开展重要事务的说法。
而我们都知道,农历九月属于秋季结束的月份,此时气候转寒、降水变少、万物收敛。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记载,农历九月为‘季秋之月’,此时‘雷始收声’。其意思就是说这个月份里,雷声渐息,万物收敛。但如果此时打雷,就属‘逆时之象’,与自然规律相悖,故古人认为此乃‘天象示警’。

此外,民间还这样一句老话,备受大家关注,那就是“九月雷公发,大旱一百八”,那么这句话是何意?农历九月打雷会怎样?一起来看看吧。
据悉,农历九月是季秋时节,也就是深秋。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大陆冷气团控制,空气寒冷干燥,太阳辐射弱,难以形成剧烈的空气对流运动。而雷电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和强烈的对流运动,因此深秋季节难以满足这一条件。
此外,深秋时节,冷空气活动频繁,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普遍较低,这样就会带来干燥气候,而雷电活动需要充足的水汽环境,因此就很难出现雷声。
可如果此时出现了打雷天气,那么就预示着今年的气候出现了反常,很可能会出现秋冬季节气温偏高的情况,导致暖湿空气与冷空气对流形成雷雨。这种极端天气的出现,就会引发暖冬气的候现象,导致冬旱严重,而且也会增加来年“倒春寒”出现的概率。倒春寒,可是一个非常不利于庄稼作物生长的气候现象,很可能导致庄稼减产,或者颗粒无收。

其次,对于这一说法而言,民间还有很多类似的说法,都能解释这一观点,具体如下:
九月还有雷声发,来年二月雪冰凌
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,如果农历九月份里仍会出现雷声,那么就预示着来年农历二月可能出现降雪或低温天气,也就是倒春寒天气。这是因为深秋时节出现雷声,说明暖空气势力较强,可能导致暖冬,而暖冬就会伴随次年春季出现“倒春寒”风险,影响农作物生长。
而且农历九月本应进入干燥少雨的秋季,若此时仍频繁打雷降雨,反映副热带高压未完全消退,导致冷暖气流在深秋交汇。这种现象可能引发短期干旱,并预示冬季气温异常。
